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之一。为做好2019年辽宁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推荐工作,学校决定举办辽宁科技学院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竞赛目的
(1)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2)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促进教学改革,促进应用型专业建设,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3)选拔参加省级赛、国家级赛的作品。
2、主办、承办与分赛设置
主办:创新创业学院。
校级赛承办:曙光大数据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省级赛、国家级赛组织参赛:曙光大数据学院。
校级赛分赛设置:
(1)计算机应用分赛:由曙光大数据学院承办,软件应用与开发类、微课与教学辅助类、物联网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可视化设计、数媒普通组作品应参加此分赛。
(2)数字媒体技术分赛:由人文艺术学院承办,数媒专业组、数媒动漫游戏类、数媒微电影、数媒民族元素、计算机音乐创作类作品应参加此分赛。
3、作品分类
(1)软件应用与开发
包括以下小类:Web 应用与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移动应用开发(非游戏类);算法设计与应用。
(2)微课与教学辅助类
包括以下小类: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类课程微课(或教学辅助课件);中、小学数学或自然科学课程微课(或教学辅助课件);汉语言文学(古汉语、唐诗宋词、散文等)微课(或教学辅助课件),其内容限在 1911 年前;虚拟实验平台。
(3)物联网应用类
包括以下小类:城市管理;医药卫生;运动健身;数字生活;行业应用。
(4)大数据类
包括以下小类:大数据方案设计;大数据应用系统;大数据挑战赛。
(5)人工智能类
包括以下小类:人工智能方案设计;人工智能应用系统;人工智能挑战赛。
(6)信息可视化设计类
包括以下小类:信息图形设计;动态信息影像(MG 动画);交互信息设计;数据可视化。
(7)数媒普通组(主题:海洋世界)
包括以下小类: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交互媒体设计;DV 影片;环境设计;工业产品设计。
(8)数媒专业组(主题:海洋世界)
包括以下小类: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交互媒体设计;DV 影片;) 环境设计;工业产品设计。
(9)数媒动漫游戏类(主题: 海洋世界)
包括以下小类:动画;游戏与交互;数字漫画;动漫衍生品(含数字、实体)。
(10)数媒微电影类(主题: 1911 年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包括以下小类:微电影;数字短片;纪录片。
(11)数媒民族元素类(主题: 中华民族服饰、手工艺、 手工艺品、建筑)
包括以下小类: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计算机动画;交互媒体设计。
(12)计算机音乐创作类普通组
包括以下小类:原创音乐类(纯音乐类,包含 MIDI 类作品、音频结合 MIDI 类作品);原创歌曲类(曲、编曲需原创,歌词至少拥有使用权。编曲部分至少有计算机 MIDI 制作或音频制作方式,不允许全录音作品);视频音乐类(音视频融合多媒体作品或视频配乐作品,视频部分鼓励原创,如非原创,需获得授权使用, 音乐部分需原创)。
(13)计算机音乐创作类专业组
包括以下小类:原创音乐类(纯音乐类,包含 MIDI 类作品、音频结合 MIDI 类作品);原创歌曲类(曲、编曲需原创,歌词至少拥有使用权。编曲部分至少有计算机 MIDI 制作或音频制作方式,不允许全录音作品);视频音乐类(音视频融合多媒体作品或视频配乐作品,视频部分鼓励原创,如非原创,需获得授权使用。音乐部分需原创)。
作品分类及各方面细节要求请详见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官网http://jsjds.cn/和http://jsjds.ruc.edu.cn/。
4、参赛条件与要求
(1)组队要求
全日制本科各专业非应届毕业在校生均可组队参赛,四年制四年级学生、二年制二年级学生不能参赛。每个参赛队由1~3名学生(数媒动漫游戏类、数媒微电影类(主题: 1911 年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设计类参赛队可有1~5名学生)、1~2名指导教师组成。提倡跨年级跨专业组队。
(2)学生和教师参与作品数量限制
每名学生参与作品数量限制:每大类(组)中只能参与一项作品。
每名教师参与作品数量限制:计算机音乐创作类至多四项作品,其中每小类至多两项作品。其他大类(组)至多三项作品,其中每小类中只能一项作品。
(3)数媒普通组和数媒专业组的划分
对于数媒普通组、数媒专业组作品,如果参赛团队中存在广告学、绘画、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则必须参加专业组竞赛。
(4)参赛作品基本要求
所有参赛作品须为原创,不得存在任何知识产权纠纷或争议,凡与已发表(含已获得有影响力竞赛的奖项)的作品相似或近似的作品均不得参赛。如确定参赛作品涉及抄袭,将取消获奖资格,对相关学生和指导教师予以通报,不允许参加下一年度该项赛事,并按有关文件进行处理。
所有参赛作品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健康,符合民族文化传统、公共道德价值、行业规范等要求。
(3)参赛作品应提交的材料
参赛学生团队提交的参赛材料包括:
① 报名表
② 作品说明书(需隐去参赛学生及指导教师姓名)
③ 作品(含作为最终作品成果的软件、文档、图片、动画、视频、音频、微课资源等)
④ 演示视频(限10分钟以内500M以内)
⑤ 作品附件(含源码、素材等)
⑥ 答辩用PPT(隐去参赛学生及指导教师姓名)
⑦ 文档(软件应用与开发、软件服务外包、人工智能类作品应含较详细的设计文档,其他类别无需此项)
作品说明书至少包含作品内容简介、作品安装说明、作品效果图、设计思路、设计重点和难点、指导教师自评。其中软件性质的作品必须有作品安装说明,计算机音乐类无需作品效果图。
5、时间安排
(1)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段为3月20日至3月27日,逾期不候。本次竞赛采用网上报名形式,报名及提交作品材料网址:http://cxcyxy.lnist.edu.cn/comp/info/NzEtZjhjMTkw (建议使用Google Chrome浏览器) 首次登陆,账号为学生学号,初始密码也为学号,请同学们及时修改密码并牢记,以便后续使用。
报名需提交“参赛条件及要求”中所规定的全部材料,具体要求另发通知。
(4)竞赛时间
校赛暂定时间如下,如有变动,请参赛师生关注群通知。
2019年4月1日-5日:校级赛预赛评审;
2019年4月8日-12日:校级赛决赛答辩评审。
2019年4月15日-19日:校赛结果公示、省赛推荐名单公示。
6、竞赛规则
(1)预赛
校级预赛时由评委会成员根据作品说明书、作品、演示视频通过网络进行评审打分,取平均分作为作品的预赛成绩。根据预赛成绩,选取不超过省级赛报名限额150%数量的作品进入决赛。
(2)决赛
校级决赛采用答辩形式,由评委会成员根据参赛作品学生团队的自述及回答问题情况进行评审打分,取平均分作为作品的决赛成绩。
答辩时每个作品学生团队自述时间不超过10分钟,自带7份纸质版作品说明书、笔记本电脑和答辩用材料。
7、推荐省赛、国赛
校级赛的优秀作品推荐参加辽宁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未参加校级赛的作品无推荐省级赛、国家级赛的资格。
8、联系人
曙光大数据学院:王彦超,电话18612561006。
人文艺术学院:白冰洋,电话15941432227。
QQ群:辽科院计算机设计竞赛,群号:174773941。
此QQ群用于发布各类文件资料、通知通告,请各位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加入此QQ群,群名片使用“院系的两字简称-姓名”,例如“曙光-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