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竞赛

2023年辽宁科技学院测绘之星大赛

发布日期 :2023-04-25  •  浏览数:

2023年辽宁科技学院测绘之星大赛

关于举办2023年辽宁科技学院测绘之星大赛的通知

一、竞赛规程

(一)竞赛名称:2023年辽宁科技学院测绘之星大赛

(二)竞赛目的与意义:为激发测绘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举办本赛事。旨在通过本大赛检验实践教学成果,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为2023年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选拔优秀参赛选手。

(三)参赛对象与要求

专业组: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学生;

非专业组:开设《测量学》、《工程测量》大一、大二、大三学生。

创新开发类:每个参赛组选手不超过 4 名(组长须为测绘类专业本科生),鼓励其他学科本科生积极参与,加强跨学科融合。

(1)测绘技能竞赛(含虚拟仿真数字测图、无人机航测虚拟仿真、机载激光雷达虚拟仿真和测绘程序设计比赛)。

1)虚拟仿真数字测图

专业组与非专业组学生参加,每组由1名指导教师和1名选手组成。参赛学生在虚拟系统中完成测图绘图工作,并导出地形图。

2)无人机航测虚拟仿真

专业组与非专业组学生参加,每组由1名指导教师和1名选手组成。参赛学生需在虚拟系统中完成航空影像数据成图工作,并出图。

3)机载激光雷达虚拟仿真

专业组与非专业组学生参加,每组由1名指导教师和1名选手组成。参赛学生需在虚拟系统中完成外业测量与内业的计算。

4)测绘程序设计

专业组与非专业组学生参加,每组由1名指导教师和1名选手组成。赛学生需参加测绘程序设计上机比赛。

(2)开发设计竞赛(含创新开发、创新设计和创业计划比赛)。

1)创新开发

每个参赛组选手不超过 4 名(组长须为测绘类专业本科生),鼓励其他学科本科生积极参与,加强跨学科融合。参赛学生需完成答辩工作。

2)创新设计

每个参赛组选手不超过 4 名(组长须为测绘类专业本科生),鼓励其他学科本科生积极参与,加强跨学科融合。参赛学生需完成答辩工作。

3)创业计划

每个参赛组选手不超过 4 名(组长须为测绘类专业本科生),鼓励其他学科本科生积极参与,加强跨学科融合。参赛学生需完成答辩工作。

(3)科技论文竞赛。

需撰写未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的测绘类科技论文。每篇论文作者不超过3人且均为学生,同一学生参与署名的论文限定为1篇。

(四)竞赛内容与方式:

(1)测绘技能竞赛(含虚拟仿真数字测图、无人机航测虚拟仿真、机载激光雷达虚拟仿真和测绘程序设计比赛)

1)虚拟仿真数字测图:在虚拟环境下完成指定测区1:500地形图的外业数据采集、内业计算机成图工作;以及测图、绘图基础知识考核。

2)无人机航测虚拟仿真:基于摄影测量软件成图,空三转点、刺点、平差、立体测图等,最后成图。

3)测绘程序设计:参赛队员抽取组委会提供题目,开发平台为Visual Studio 2010,编程语言限制为VB.NET、VC、C#,不允许使用二次开发平台(如Matlab、AutoCAD、ArcGIS等);提交程序源代码、可执行文件、成果输出文件、开发文档等成果。

4)机载激光雷达虚拟仿真:在虚拟环境下完成外业数据采集与内业处理。需要提交的数据(土方计算图、断面图、项目总结报告)。

(2)开发设计竞赛(含创新开发、创新设计和创业计划比赛)。

1)创新开发:参赛组提供围绕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自主创新开发的参赛作品,对参赛作品进行全方位汇报演示。

2)创新设计:每个参赛组选手不超过 4 名(组长须为测绘类专业本科生),鼓励其他学科本科生积极参与,加强跨学科融合。由考核教师围绕测绘、遥感、地信与导航等方面指定课题,实现创新、开发能力的考核。

3)创业计划:每个参赛组选手不超过 4 名(组长须为测绘类专业本科生),鼓励其他学科本科生积极参与,加强跨学科融合。围绕测绘、遥感、地信与导航等方面创业计划。


(3)科技论文竞赛:需撰写未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的测绘类科技论文。按照期刊 写作格式投稿,每篇论文不超过 5000 字,一律用 word 文档,A4 纸编排, 不分栏,正文前应包含内容摘要、关键词。不要求英文摘要。请于5月20日前将论文发送指定邮箱:2240877276@qq.com


(五)竞赛时间

报名时间:

2022年4月26日-2022年5月6日

比赛时间:

2022年5月8日—5月20日。

报名方式:http://cxcyxy.lnist.edu.cn/comp/info/NjA3LWJmMDYxNg

二、竞赛组织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辽宁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承办单位:辽宁科技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二)组织形式

竞赛成立组委会、指导委员会。

组委会有测绘工程教研室构成。

竞赛培训委员会由测绘教研室教师组成。各项目在赛前进行项目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推荐指导教师(也可自行选择):

虚拟仿真数字测图(专业组):崔鹏(教工编码199008101)、徐婷(教工编码198806201)。

虚拟仿真数字测图(非专业组):赵琴霞(教工编码196711201)、刘艳(教工编码197812201)。

无人机航测虚拟仿真(专业组):孔玉霞(教工编码198812201)、李红丹(教工编码198512202);

无人机航测虚拟仿真(非专业组):李晨斯(教工编码199610201);金俐伶(教工编码198208201)。

机载激光雷达虚拟仿真(专业组):金俐伶(教工编码198208201);王旭(教工编码198304101)。

机载激光雷达虚拟仿真(非专业组):马榕辰(教工编码199606201)、崔鹏(教工编码199008101)。

测量程序设计(专业组):武广臣(教工编码197903101)、刘艳(教工编码197812201)。

测量程序设计(非专业组):武广臣(教工编码197903101)、刘艳(教工编码197812201)。

创新开发:李泽(教工编码196504102)。

创新设计:贾国辉(教工编码199004101)。

创业计划:武广臣(教工编码197903101)或其他教师。

科技论文竞赛:刘家良(教工编码199303102)、柳广春(教工编码198102101)、孔玉霞(教工编码198812201)、王旭(教工编码198304101)。

报名成功后,参赛选手可至博闻楼测绘、遥感教研室联系项目指导教师。

各赛项负责人:

虚拟仿真数字测图竞赛:赵琴霞;

无人机航测虚拟仿真竞赛:孔玉霞;

机载激光雷达虚拟仿真竞赛:王旭;

测量程序设计竞赛:武广臣;

创新类(包含创新开发、创新设计、创业计划)竞赛:贾国辉;

科技论文类:刘家良。

三、竞赛规则

(一)竞赛规则:由各赛项负责教师根据后续省赛赛项发布细则制定相应竞赛规则,并在考核前发布。

(二)评分标准

各赛项满分100分,依据各赛项竞赛规则中的评分细则评审。

(三)奖项设置。大赛采取统一评审,分类设置奖项的办法。

各赛项设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一等奖、二等奖获奖名额分别为参赛队员的6%和9%。当某个项目参赛人数不足10人时,则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当参赛成果为相应项目合格成果,则且非一、二等奖时,则颁发优秀奖。

(四)竞赛结果公示:各赛项竞赛结果在比赛结束第二天公示,对比赛结果有疑义的可向大赛组委会书面提出。赛事结束后将于辽宁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官网中公布各项赛事成绩。

四、参赛选手须知

(一)参赛选手报到后,凭身份证和学生证参赛,并核实选手参赛资格。竞赛过程中如出现替考,参赛队员及替考人员按作弊论处,并按学校相关奖处条例进行处罚。

(二)参赛选手应持参赛有效证件,按竞赛顺序竞赛时间,提前到达竞赛场地,接受检。

(三)竞赛计时开始15分钟后仍未到达,则取消该项目的参赛资格。

(四)参赛选手应认真阅读各项竞赛文件和竞赛操作须知,自觉遵守赛场纪律,按竞赛规则、项目与赛场要求进行竞赛,不得携带手机等设备进入赛场,在裁判员发出“开始竞赛”信号后方可开始操作,不得有任何舞弊行为,否则视情节的轻重按照赛场纪律进行处理。

(五)竞赛期间,竞赛选手应服从裁判评判,若对裁判评分产生异议,不得与裁判争执、顶撞,但可于2小时内向赛事组委会提出书面仲裁申请;由赛事组委会调查核实并处理。

(六)参加技能操作竞赛的选手如提前完成作业,选手应在指定的区域等待,经裁判同意方可离开竞赛场地。

(七)竞赛过程中如因竞赛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裁判,不得私自处理,否则取消本场次比赛资格。

(八)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将取消比赛资格:

①不服从安排,扰乱赛场秩序和干扰其他参赛人员比赛情况,应提出警告。累计警告两次或情节特别严重,造成竞赛中止的,可取消其参赛资格和竞赛成绩。

②竞赛过程中,出现竞赛规程所规定的取消比赛资格的行为,裁判可停止其比赛,并取消其参赛资格和竞赛成绩。



竞赛联系人:李红丹   联系电话:15524406885


校赛qq群:

2023.4.23